故事精選父母與孩子相處時經常出現的12個離異家庭小故事。同時附有「親職協調員」的專業意見。協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靈世界,實踐「兒童為本」共享親職的信念。父母合作成為「親職夥伴」,為孩子締造兩個快樂的家。
編著︰香港家庭福利會
《不一樣的兩個家》共享親職故事書(父母篇) 1 /uploads/files/%E4%B8%8D%E4%B8%80%E6%A8%A3%E7%9A%84%E5%85%A9%E5%80%8B%E5%AE%B6(%E5%AE%B6%E9%95%B7%E7%AF%87).pdf 12 2 2019-10-22 0 107 0故事利用生動可愛的插畫,配以孩子第一身角度說出他對父母分開的掙扎、感受租心聲。家長可以陪伴孩子—起閱讀,讓孩子重新看見自己的位置,並協助孩子表達內心感受,建立正確的觀念租勇氣去面對父母離異的事實。
編著︰香港家庭福利會
《我有兩個家》 共享親職故事書(孩子篇) 1 /uploads/files/%E6%88%91%E6%9C%89%E5%85%A9%E5%80%8B%E5%AE%B6(%E5%AD%A9%E5%AD%90%E7%AF%87).pdf 13 2 2019-09-13 0 108 0故事以分裂的島嶼比喻離婚的家庭,各人都因分裂而要面對許多的改變和不安。島嶼的小王子也因此不知所措,但隨著時間過去,他也開始習慣往返父母島嶼的生活,過著有爸也有媽的完整生活。繪本利用生動活潑插圖和童話故事帶出家庭的改變,幫助孩子正面認識和適應父母的離婚。
作者: 羅莎‧阿曼達‧史卓茲
《爸爸一半,媽媽一半》 1 14 2 2019-09-13 0 110 0繪本描繪小主角丹米及寶拉的父母,在生活習慣、喜好和價值觀都不盡相同的情況下,如何「火星撞地球」,引起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機智又愛錫父母的小主角巧妙地為父母舉辦一場「不結婚典禮」,讓他們放開對彼此的怨懟,各自尋回幸福。小主角再次擁有一對快樂的父母,更遠離父母的衝突,繼續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 巴貝柯爾
《好事成雙》 1 15 2 2019-09-13 0 111 0故事中保羅的爸爸媽媽分開了,在來回爸爸媽媽家中的生活,保羅覺得好煩惱,故想盡辦法要使他們重新和好。到底要和媽媽一起住? 還是該跟爸爸走?保羅設計了一個超級計劃,用了不同的方法讓爸爸媽媽重新和好。聰明的保羅能成功嗎?這本書用了充滿想像力的方法來表達父母離異,而希望父母明白小朋友在經歷父母離異時的心情。
作者: 巴茲塞特
《保羅的超級計劃》 1 16 2 2019-09-13 0 112 0繪本從描述小恐龍面對家庭的變化展開──從恐龍爸爸、恐龍媽媽吵架,醞釀離婚,到最後真的作了離婚的決定……以小恐龍的角度去描畫出小朋友面對父母離婚這個決定有可能會出現的感受。同時,繪本裡的小恐龍亦逐步經歷當父母離婚之後,生活上的改變或將會遇見的人和事等等。父母可和孩子閱讀,可以試著向孩子說明關於家庭的變化。
作者: 蘿瑞‧克拉斯尼‧布朗&馬可‧布朗
<<恐龍離婚記>> 1 兒童心聲 17 1 2021-03-16 2 129 0 聽不到 ‧聽得到 1 /uploads/files/%E8%81%BD%E5%BE%97%E5%88%B0%20%E4%BD%A0%E7%9A%84%E6%84%9B%E6%89%8D%E9%80%81%E7%9A%84%E5%88%B0_20190522_2.mp4 18 1 2020-08-04 3 153 0 【我有兩個家-兒童篇】第一集:與媽媽的約會 1 HPfThGILTKM 20 1 2020-08-04 3 148 0 【我有兩個家-兒童篇】第二集:弊傢伙,我病咗! 1 aSS8-f2i1d4 21 1 2021-03-13 3 142 0 【我有兩個家-家長篇】第一集:媽媽的新男友 1 Yj92qseA7a4 23 1 2021-03-12 3 146 0 【我有兩個家-家長篇】第二集:又病咗 1 RFzM4ZjCut4 24 1 2020-08-04 3 150 0 【我有兩個家-兒童篇】第三集:最緊要健康! 1 8C5_VDrliKg 29 1 2021-03-12 3 156 0 【我有兩個家-家長篇】第三集:牛奶和麵包 1 dK5GjCxUOJk 30 1 2020-08-03 3 157 0 【我有兩個家-兒童篇】第四集:做錯事時 1 bFNe5waGJr4 31 1 2021-03-11 3 158 0 【我有兩個家-家長篇】第四集:做錯事 1 HPkHWHG2xus 32 1 2021-03-15 3 159 0 【我有兩個家-家長篇】第五集:傾心事 1 AjtbKs6rDqA 33 1 2021-03-14 3 160 0 【我有兩個家-兒童篇】 第五集:找對的樹窿 1 wQbSMOAryNM 36 1 2021-04-23 3 163 0 口不對心 1 4OZBq6iOqUc 39 1 2022-05-02 3 164 0 《心度.說》 1 6PCkblcxMNQ 季刊/故事分享 22 4 2022-01-31 0 145 0木爸爸和孩子一起生活,每週,孩子會定期和媽媽相聚。
即使孩子很快適應這個模式,但木爸爸卻經歷過內心的掙扎。最初的時候,若果孩子從媽媽那邊回來,身上有任何擦傷、瘀痕或看起來比之前消瘦,木爸爸都會很心痛。隨之而來,就是對對方照顧孩子能力的質疑,甚至否定對方對孩子的愛,這些想法確實會令木爸爸無比糾結,甚至不再想鼓勵孩子和對方的聯繫。
然而,對孩子的愛,克服了內心的拉扯。
木爸爸體諒到孩子年幼,撞損擦傷是無可避免,不論是同住或非同住家長照顧,都會有可能發生。自己都無法100%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若要求對方保護孩子毫發無損,這樣是很不公道。跌跌碰碰,孩子才能成長。
更重要的是,爸爸知道孩子很愛媽媽,和媽媽相聚是孩子的權利,不能隔絕,爸爸媽媽的角色都不能互相取代。這些想法令木爸爸持續安排親子聯繫,更樂意聆聽孩子從媽媽那裡帶回的快樂。
但是,要求對方好好照顧孩子真的難以啟齒,容易令對方誤會以為自己在責怪她,但有些溫馨提示的確是為孩子好。木爸爸有好方法:
- 選擇盡量與媽媽溝通,而非指責;
- 容許對方和孩子視像,在視像中多表達關心孩子;
- 接提醒孩子小心玩耍、教育孩子安全意識;
- 和媽媽多分享孩子的健康狀況;
- 建立一個可平等交流孩子狀況的平台。
所以現在也一樣,雖然有新冠型肺炎影響,令大家生活受到極大影響,但木爸爸仍然安排孩子和媽媽相處。做好個人保護,有足夠的防疫措施,孩子就依然享受到與媽媽的快樂相聚。讓木爸爸更驚喜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媽媽之間反而多了溝通和配合,大家的合作關係也改善了。
貓頭鷹的回應:
為故事中的孩子感到高興,因為孩子仍能見爸爸和見媽媽。感受到木爸爸和媽媽很努力地合作,不限制孩子,不讓孩子失去其中一方。媽媽沒有放棄見孩子,而木爸爸也能設身處地明白孩子要見媽媽的需要和體諒對方的困難。為了孩子,雙方盡量配合。只要大家多從孩子角度出發,願意互相配合,放下成見,必定能想出解決方法,在任何情況也可使孩子和雙方保持聯繫。
「疫情肆虐,見與不見」——木爸爸的心路歷程 1 25 4 2022-01-27 0 154 0
成長以來,或許我們都被教導--當有疑問或者不解時就需要主動提問,不要令問題積累。但話說回來,你又有沒有曾經遇上不解,窮盡力量亦找不到「答案」,甚至連自己都無從解釋的事情?到底,萬事萬物的出現是否都需要被冠上「答案」,就像有所科學根據一樣?還是,只是我們習慣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有因由?這是一個蠻值得思考的問題。
父母離異,孩子的「十萬個為甚麼」
肺炎疫情來襲,學校停課、在家工作、商店食肆的運作幾乎停頓;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悶得發慌的孩子問道:「為甚麼我們不能上學?」、「為甚麼我們不如以往的到街市買菜,然後到鄰家探望阿旺小狗?」、「我們何時才可以到遊樂場玩耍?」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家長大多會搬出理性的答案,將感染數字、聽醫生的話、新聞重點重複向孩子說明,嘗試從中去「說服」或給予孩子「合情理」的解答。
同樣,關於父母分開或者離婚,孩子定有成千上萬的問號掛在頭上,有的會選擇沉默,有的則會大膽求證;孩子最希望知道:「爸爸、媽媽為甚麼要分開?」、「為甚麼你們不能再繼續一起好好陪伴我生活?」此刻的父母或是困惑惆悵,或是憤恨矛盾,或是傷春悲秋,要應付接踵而來的實際要務,連自己的情緒狀態都未有時間整頓,還要應付孩子如此尖銳卻避免不了的問題,談何容易呢?
面對關係走到終結,特別是彷如至親的關係,確實是有很多難以言喻的感受,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和解釋明白。一來關係是無形且沒有量度計算的單位,二來就是不能夠單憑以科學或數據去呈現或使其成為根據。
輕描淡寫,實話實說,還是絕口不提,也是家長苦惱之處。苦惱在於無論用那一種方式回應孩子,最避免不了的就是連自己對這份別離都無從解釋,都好想有人為自己找一個「答案」,可以「說服」到自己的答案。
擁抱感受,而不是「標準答案」
突如其來的疫情,始料不及的家庭轉變,孩子面對種種不受控,不曾想像的變化,拋下了無數的問題;他們可能出於好奇,亦可能出於焦慮,也可能是對於這不受控又不熟悉的狀態感到惶恐不安,才想在成年人身上找到「答案」,安撫他們內心。他們需要的不是數字、科學根據的解釋,也不是任何權威的力證;大概,他們只是需要被明白,那種不安焦躁或者那份外出走走,甚或與同學相見的渴望,並不是那堆冷冰冰的數字。
同樣,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朋友,面對分離或者關係宣佈走到終結,都會不捨得,多留一刻就是一刻,最好就是維持原狀。小朋友雖然天真單純,但不等於沒有思想和感受。父母的分開帶給他們除了是實際環境的轉變,也是對於關係結束的未知、無奈、不捨和耿耿於懷的嘆息,並不是單憑一句「爸爸和媽媽就是不能夠再一起生活」而以釋懷。
孩子需要被明白,感受無論外面風雨飄搖依然被愛,在愛裡復原重新出發。同樣,成年人因為閱歷豐富,感受和經歷縱橫交錯,有時候比小朋友更需要得到「答案」,找到能夠「說服」自己的答案,令事情變得「合理」,解決了理性層面的需要;惟不斷尋找的過程,可能無非就只是找到一份安慰和安全感,滿足內心深處的不安和糾結。
帶著問號時,請擁抱自己,擁抱情緒
生命裡總不能夠事事圓滿。既然人生的圓缺也不受控制,那麼,為何尋覓「答案」竟成為我們的「重點任務」?還是因為我們習慣有「因為」就必定有「所以」?大概,「答案」就是安全感所在。沒有答案的狀態,我們都會很不習慣。然而,我們總會遇上不解但找不到「答案」,甚至無從解釋的事情。
最佳的良藥理所當然是時間。隨時間的過去需不斷經歷數個歷程——「逃避、面對、商討、接受」,或許,在這些重複歷程裡會突然悟出一些道理和「答案」。不論是自己還是自己,當有提問或不解時,嘗試不要分析和搬數據,就單純照料內心的感受,面對它,看見它,接納它,擁抱它,理智與感情是可以並存,不必忽略或側重,只有勇敢面對,復原的一天才會慢慢走近。
人生,本來,或者就是帶著問號 1 26 4 2020-07-01 0 0 2020年7-9月季刊 1 /uploads/files/POL7-9%E6%9C%882020%E5%B9%B4%20(3).pdf 27 4 2020-10-01 0 0 2020年10-12月季刊 1 /uploads/files/POL10-12%E6%9C%882020%E5%B9%B4%20(2).pdf 28 4 2022-01-07 0 155 0「不要為這個不值得的人難過呀」、「放下吧,應該好好為孩子生活」、「不應該再和對方糾纏,重新過日子啦」……相信這是很多離異父母聽過的勸籲和安慰。確實,誰不想好好過日子?誰不想擺脫那些負面的情緒?但是,是否這麼容易做到呢?
面對婚姻破裂,作為父母承受更大的壓力。除了自己,還要顧及孩子的安排和需要。在處理離婚的過程中,實在太多難以言喻的感受,莫說要讓別人明白,有時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複雜的情緒和想法出現。由相愛到婚姻終結,難免彼此傷害,加上在離婚程序所産生的爭拗也可能造成更多的新仇怨恨。這真的不是說句放下、說句原諒便能做到的。很多善意的安慰,有時更使離婚父母增加多一份無力感和自責 --- 「今天未能振作起來,是否因為自己太不濟呢?」
離異父母在很多的「想做到」與「做不到」之間痛苦掙扎。想好好的過日子、想放下前陳往事、想重新振作、想不影響孩子生活、想為孩子好而和對方合作……但是,做不到。夜闌人靜時,痛苦感覺一湧而上,一直堅守的承諾幻滅、生活失去方向感、莫明的恐懼,面對這境況,已經感到軟弱無力。特別想到是對方令到家庭破碎,自然也很想令對方嘗到當中的折磨。當意識到自己原來有這報復的心,也會感到很難受,誰喜歡自己變得這樣狠呢?
痛苦在於承受太多的自責,覺得自己没有用,無能力,婚姻已經沒法挽回,連唯一的孩子也照顧不好,自己生活在一片混亂和失控中。再加上親友善意的『鼓勵』,反而放大了自己的無能︰「只怪自己太蠢,信錯人,現在還被這個不值得的人害得一蹶不振,也害了孩子……」。自責的聲音由外到內,不停地圍繞著自己。
一個身受重傷的人,又如何再背起另一個人跨過高山低谷呢?親密關係的結束,已經很受傷害,對人的信任和對世界的理解都被癲覆,將來生活充滿恐懼,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面對一連串的打擊,還未來得及了解內心翻起的洶湧情緒代表什麼,便要求自己表現得像平常一樣,妥當照顧孩子,真的很難。
各位父母,請體諒自己真的受傷了,正處於複雜的情緒和掙扎當中,需要時間去梳理,需要時間去療傷。現階段好多理性的「應該」和「不應該」都有機會障礙自己接觸內心的情緒,當我們壓抑情緒,情緒就像潮浪,會驟然湧來,把自己一下子吞噬,捲到最深最黑之處,喘不過氣來。
當我們有空間願意去為自己療傷時,我們可能看得見激動背後的傷痛、仇恨底下是害怕、急躁源於想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自責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當每種情緒被看見和被明白,我們會慢慢發現,每一種情緒的出現也是有原因。有了這種理解,當情緒湧浪再來時,我們不用再那麽害怕,能夠較安然地感受潮浪衝擊身體的力量,等待潮浪退去。漸漸地,我們花在與情緒湧浪摶鬥的力氣減少,便有更大的力量照顧自己和身邊的人。
面對離婚,誰給我一點力量? 1 34 4 2021-01-01 0 0 2021年1-3月季刊 1 /uploads/files/POL1-3%E6%9C%882021%E5%B9%B4%20(1)-%E5%B7%B2%E5%A3%93%E7%B8%AE.pdf 35 4 2022-02-01 0 161 0一顆童心的力量
和阿力(化名)是從小到大的朋友,在筆者眼中,阿力是一個文靜、有自信,樂天的年輕人。聊天中得知,原來阿力父母在他升小學前已經離婚,他和姐姐被安排和母親同住,和爸爸保持穩定的見面。
相信閲讀此文的父母們和筆者一樣好奇:從小面對父母關係的破裂,並且來回父母兩個家之間,如何持守一顆童心,正面積極的成長呢?藉此感謝阿力的善良和樂於分享,願意回應筆者的疑問,促成了以下的對話。
你如何理解父母的離婚﹖
「印象中在父母離婚前,他們經常吵架,但不知道他們在吵什麼。當時我會感到有點害怕,自己會自然地走開。記得一次他們吵得特別厲害,我和姐姐一起望出窗外哭,不開心為何他們吵得這麼厲害。到自己長大了,大概初中時間吧,父母才向我交待自己是因為性格不合,相處不到而分開。」
父母離婚後,你的生活是怎樣的﹖
「星期一至五我和姐姐與媽媽同住,我會於星期六到爸爸家過夜,星期日才返媽媽家;姐姐星期六、日都會到爸爸家,但不會留宿。我也會邀請朋友到爸爸家打機。其實適應得好快,沒有覺得爸爸、媽媽的離婚對我小時候帶來太大影響。」
面對父母離婚,你的心情如何﹖
「當時爸爸、媽媽分別問我,他們分開後,我想跟誰同住。當時我有很多疑問,不明白為何要分開住,亦不明白要按什麼準則去分辨應該和哪一方同住。每次被問到,我都感覺很不安和煩厭,不想去選擇,因為兩邊都不捨得,擔心選擇了一方便再見不到另一方,對要做這決定我感到一頭霧水。」
你覺得父母離婚對你有沒有什麼影響﹖有否覺得自己成為父母間的夾心人﹖
「整體來說又不覺得有什麼大影響,可能爸爸和媽媽住得近吧……當時對離婚亦沒有什麼概念,不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相同。」
「爸爸媽媽很少在我面前講對方的不是,最多是提起對方時,感受到他們會有些『抆憎』;他們亦不會要我代為傳話,不會和我談及贍養費的問題,只會叫我平時要節儉一點,所以不太感受到自己成為夾心人。」
「所以,其實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和其他所謂家庭健全的小朋友沒有什麼不一樣,照樣開開心心的長大。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我中四,有一天我照樣帶朋友到爸爸家玩,發現爸爸因心臟病發在家過身。」
真的很突然……面對爸爸的離開,你有什麼感受﹖
「我覺得爸爸很慘……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同睡,他經常和我講,長大後我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和多點陪伴他;有時我會聽到他自己哭,我很心痛爸爸,覺得他常常自己一個人很孤獨,「大時大節」才有親友陪伴他……但當時我不知怎回應他,只能默默的聆聽。」
去年進入婚姻的你,一直抱著什麼期望或態度進入婚姻﹖
「哈哈……我覺得太太性格隨和又容易相處,我認為她和我『幾夾』的。一直以來我都渴望和伴侶有長久的關係,不管是拍拖還是結婚;而結婚前亦用了較長時間,仔細去想清楚對方是否合適自己,以及結婚對大家來說是否為一件好事。」
阿力回首過去,雖然父母離婚的決定為他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可貴的是,父母並沒有要求或者期待阿力要站在父或者母的一方。避免了父母的角力,更無需陷入忠誠矛盾的痛苦局面。阿力很清楚的感受到「爸爸愛他,同時,媽媽愛他」,也自在的擁有「我既愛爸,也愛媽」的信念,讓他在童年時仍能保持著一顆童心,只需要專注讀書和玩樂便足夠了。而成長至今,這個珍貴的童心依然提供著養分,幫助他面對成人世界的種種挑戰,甚至建立自己的家。
各位愛孩子的父母,你是否期待,20年、30年之後,你的孩子有機會談及父母的時候,很肯定自己是被愛的,也願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請從今天開始,思考作為父母,又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使他們避免於處在夾縫之中,快樂、自在地在兩個家中成長﹖
一顆童心的力量 1 37 4 2021-04-01 0 0 2021年4-6月季刊 1 /uploads/files/POL4-6%E6%9C%882021%E5%B9%B4.pdf 38 4 2021-07-01 0 0 2021年7-9月季刊 1 /uploads/files/POL7-9%E6%9C%882021%E5%B9%B4.pdf 社區資源
機構 |
電話 |
2465 6868 |
|
8100 8883 |
|
2561 9229 |
|
家事法庭登記處 |
2840 1218 |
2537 7677 |
|
2343 2255 |
|
2782 7560 |